据英国广播公司(BBC)中文网9日报道,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,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握手的习惯。在封锁措施逐渐解除后,人们是否会继续握手呢?握手作为一种社交礼仪,在我们的社会中无处不在。无论是陌生人初次见面还是数十亿美元的交易,握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关于握手的起源,有多种说法。一种可能是源自古希腊时期,当时人们伸出手象征和平,以示彼此没有携带武器。另一种说法是握手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社会,骑士们握住对方的手,试图震动对方身上隐藏的武器。美国德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利加尔表示,握手是人类演化成为社会化动物和触觉动物的象征,是人类相互联系的姿态。握手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不太容易被完全抛弃。
然而,人类历史上也存在许多不握手的礼仪。例如,印度人的双手合十礼在西方世界被广为熟知,是东方见面礼仪之一。在夏威夷,人们用“沙卡手势”来打招呼,在美国冲浪文化中很常见,甚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经常使用这种手势。在萨摩亚,人们用“挑动眉毛”加上微笑来打招呼。
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的行为科学家柯蒂斯表示,握手和亲吻脸颊之所以成为打招呼的方式之一,是因为这显示了彼此之间有足够的信任,愿意冒着交换细菌的风险。早在1920年代,美国护理杂志就警告说,手是细菌传播的媒介,建议采用拱手作揖来打招呼。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,已经有医学建议反对握手。2015年,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院设立了“禁止握手区”,但该政策只持续了6个月就不了了之。尽管有医学和科学的证据支持反对握手,但握手这一动作仍然在世界各地流行,尤其是在专业和正式场合中不可或缺。
然而,新冠疫情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。美国防疫卫生专家福西表示:“坦白说,我认为我们再也不应该握手,这不仅可以预防新冠病毒,还可以大幅降低流感的传播。”伸手触摸是人类的本能,握手也是基于这种心理因素。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和公共事务教授韦伯认为,当社会、经济或公共卫生发生重大变化时,长期积累的习惯和社会习俗也会改变。除了双手合十、拱手作揖、沙卡手势等不握手的礼仪,还有许多替代方案,如鞠躬、挥手、微笑或点头致意。虽然轻触拳头、触碰手肘或脚的方式与握手不同,但仍涉及肢体接触。
利加尔教授表示,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残酷的现实,当我们越绝望、压力越大时,我们越依赖肢体接触来获得慰藉,然而肢体接触恰恰是传播疫情的途径。韦伯教授认为,放弃握手和肢体接触虽然违背了人类的天性,但人们并非反应过度,相反,生存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。虽然我们将面临没有肢体接触的新常态生活,但暂时不要完全放弃再次握手的希望。正如美国德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马克曼所说,避免疾病是人类生存的本能,而过上充实的社交生活也是一样。也许我们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勤洗手和养成不摸脸的习惯上,而不是完全杜绝肢体接触。